香港,作為曾經的世界第一大港所在地,也是備受關注的國際航運中心,圍繞著它的探討聲從未停止。2023年,香港港集裝箱吞吐量跌出全球前十,有聲音認為,它正在走向沒落;但也有聲音認為,這里是全球第四大船舶注冊處、全球第二大海事保賠保險中心、全球四大國際海事仲裁中心之一,拋開吞吐量,香港在不斷向更高增值的海運業(yè)集群模式轉型。
帶著這些聲音,小圈帶您去香 港街頭來一場沉浸式散步,看看在這個備受爭議的地方,我們能夠在街頭發(fā)現(xiàn)多少港航元素?
在機場乘坐A11號公交往市區(qū),途徑青衣時,便能看到位于藍巴勒海峽兩岸的葵青貨柜碼頭,船來船往,堆場熙熙攘攘,仍是一副繁榮的模樣。不過從數(shù)據(jù)來看,今年10月,葵青貨柜碼頭完成集裝箱吞吐量87.6萬標箱,近幾個均呈同比下降態(tài)勢。
看到岸橋上的“ACT”字樣,就知道這里是亞洲貨柜碼頭,它位于葵青八號貨柜碼頭,由和記港口信托與中遠海運港口有限公司合資組建,岸線米。
初來香港,不知道去哪兒逛?港口人必打卡的網紅機位不要錯過!地鐵坐到“堅尼地城”站,C口出站左拐上樓梯,透過籃球場的球網,近處車水馬龍的香港街景與遠處貨如輪轉的港口相得益彰,讓人忍不住用鏡頭記錄下這美好的一刻( 參加2025年的港口圈攝影大賽 )。
堅尼地城附近,還有一座已經廢棄的碼頭。小圈找到了它在上個世紀初的照片,一百多年過去,當越來越多高大先進的港口機械林立在葵青貨柜碼頭,這座曾經繁忙的碼頭也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。
關于這座碼頭,小圈沒有找到更為詳盡的信息,不過值得一提的是,招商局歷史博物館中曾有一段關于香港碼頭的歷史:新中國成立后,招商局面臨在香港恢復和發(fā)展航運業(yè)的重任,尤其重視碼頭的建設。1956年,招商局投資65.7萬港元,對其位于港島西區(qū)碼頭裝卸區(qū)的原有碼頭——即以前香港人習慣稱為“長橋”的碼頭,進行維修和改造,并改建為香港第一座鋼筋混凝土碼頭。1979年,該碼頭租約期滿,港英當局要求收回封閉,于1980年填海。相近的地理位置與相似的命運,不知道一百多年前,這兩座碼頭是否曾有過一些有趣的關聯(lián)。
老碼頭填海后,招商局取得了拆遷補償及遷址興建新碼頭的機會。1982年,港英當局批準招商局在堅尼地城興建深水碼頭及高層倉庫,租期75年。該地塊包括陸地和海床總面積13120平方米,總地價3000萬港元。這便是如今的堅尼地城西寧街18號,招商局碼頭、招商局貨倉與招商局第二貨倉皆設立在此。這里擁有港島區(qū)最大的大米倉庫,倉內大米存量占全港大米總存量近50%,是香港的“大米缸”。
既然提到了招商局碼頭,那可不得再聊一聊背后的大佬——招商局集團。招商局集團與香港淵源頗深,早在一百多年前,便已參與香港港口建設,除了上面提到的堅尼地城碼頭,1986年,招商局還收購了歐亞船廠,并將其改建為貨運碼頭。1992年,招商局集團投入13.5億港元正式收購香港現(xiàn)代貨柜碼頭(MTL)15%的股權。后經過1993年、1995年、2001年、2005年四次增持,招商局集團現(xiàn)共持有MTL 27%的股權,是MTL的第二大股東。
剛路過招商局大樓,走著走著一抬頭,小圈又看到了另一個港口領域“掃地僧”——長江實業(yè)集團的招牌。長江實業(yè)集團持有和記黃埔49.97%股權,而和記作為知名的碼頭運營商,在歐洲、美洲、亞洲、中東與非洲擁有四十五個港口,其中我們最為熟知的,應該就是香港國際貨柜碼頭和鹽田國際了。
行走在香港街頭,時常有種走在上海北外灘的錯覺,不是因為街景有多么相似,而是因為都聚集了不少港航企業(yè)的辦公樓,這不,咱又偶遇了一家班輪企業(yè)——太古集團的辦公大樓。太古集團于1872年成立太古船務(前稱“太古輪船”),最早是在中國內地長江流域運營明輪船,從事海運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年歷史,業(yè)務包括多用途班輪服務、全球散貨貿易、物流、港口及船務代理服務等。
作為國際航運中心,香港的航運企業(yè)不少,除了太古輪船外,更為我們熟知的還有東方海外(OOCL),由香港已故船王董浩云成立,2017年中遠??丶吧细奂瘓F斥資人民幣429億元,聯(lián)合向東方海外提出收購要約,最終成功“收編”中遠海運集團,幫助中遠??爻晒Q身世界第三大班輪公司,乃坊間流傳的一段佳話。
在中環(huán)一路逛到碼頭邊,就到了香港海事博物館。博物館共分為三層:海洋科學技術、香港港口故事、中國海事文化。其中中國海事文化展館里介紹了中國超2000年海事遺產悠久歷史和發(fā)展歷程,涵蓋了中式船舶工程、一口通商制度、東西方全球貿易、華南海盜及19-20世紀通商口岸的發(fā)展等,值得稱得上一座港口人的“加油站”。
在佐敦道一處熱鬧的十字街頭站定,一抬頭,竟然就是香港海員工會,它成立于1921年,在距今一百多年的歷史中,留下了無數(shù)傳奇故事,比如震驚世界的1922香港海員大罷工、護送白求恩醫(yī)生及其醫(yī)療團隊奔赴抗日前線、多次戰(zhàn)役期間保供運輸?shù)鹊?。如今,香港海員工會存在的主要宗旨一是維護海員權益,二是提供培訓,三是推動行業(yè)發(fā)展。海員生活困難,工會就開辦飯?zhí)?,辦醫(yī)療補助;海員子女就學無門,工會就開辦子弟學校;海員飄洋過海家庭乏人照顧,工會就成立訪問員組為海員家屬解憂排難,這樣的工會,為香港海運業(yè)的發(fā)展提供了堅實的支撐。
在香港漫步的一天里,無論是在寫字樓林立的中環(huán),還是在熱門景點維多利亞港,又或者是隨意經過的一條環(huán)島公路,只要細心觀察,都能發(fā)現(xiàn)不少港航元素。在香港打造國際航運中心的過程中,港航元素早已不知不覺地滲入城市的各個角落,而這也成為了香港獨特的魅力之一。Kaiyun平臺 官方入口
本文為原創(chuàng)發(fā)表,并經云開網站編輯。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,并請附上出處及本頁鏈接。